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看,審計報告不僅承載著權力監(jiān)督和制約的作用,還因其專業(yè)、中立的表述,成為公眾理性認知、平和解讀政府的渠道之一,并通過公眾的理性反饋,促使政府更加理性執(zhí)政,促成社會良性互動。
一是理性解讀政府。近年來,國家審計的職業(yè)化建設和客觀、中立的地位,使其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具有更強的專業(yè)性和獨立性,相對于內部審計和同級監(jiān)督而言,既能全面查出問題,又能深入說透原因,而且講問題時不會遮遮掩掩,找原因時不會盲目偏激,成為公眾理性解讀政府執(zhí)政情況的一個渠道。如,2013年、2014年審計署分別公告了32份、23份審計結果公告,內容涉及政府預算執(zhí)行、政府債務、大型國有企業(yè)財務收支、礦產資源、重大項目建設等,較為全面地覆蓋了國民經濟運行中的重大事項和內容,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公眾了解政務運行的需求。
二是引導理性思維。審計報告不僅主動揭示一個部門、一個行業(yè)存在的問題,還深入探究問題背后的體制、機制性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始終秉承并踐行著有理、有為的原則建言發(fā)聲。在網絡通訊工具日益發(fā)達、網絡傳言瞬息發(fā)散的信息時代,可以藉此給目標受眾傳達一種理性的聲音,引導目標受眾理性思考,達到祛魅、止謠、立信的效果。如,審計署近年來實施的政府性債務審計,通過“見人、見賬、見物、逐筆、逐項”的原則,對有政府性債務的機關、機構、平臺公司、事業(yè)單位等進行了全覆蓋審計,并從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政府性債務現(xiàn)狀,以及資產與負債的相關關系等方面,進行深入比較,最終得出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的結論,重塑了中國經濟的信心。
三是促進依法行政。一方面,審計報告通過審計建議促使相關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另一方面,通過公告獲取公眾關注,并轉化為社會輿論和公眾監(jiān)督,進而在政府機構中形成一種公眾實時監(jiān)督的輿論氛圍和心理新常態(tài),促使其審慎對待手中的權力、理性執(zhí)政。如,前兩年社會輿論曾經質疑審計報告曝出的問題是“年年歲歲花相似”,只審不改??此剖菍徲嫴块T的責難,實質上對被審計單位也形成了沉重的輿論壓力。經歷過上述輿論風波后,被審計單位的審計整改力度明顯加大,有效促進了依法行政,在政府、民眾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任書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