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審計實施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整治方案與實施“兩張皮”現象,日前,湖北省荊門市審計局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對2013年重大審計項目實施方案進行評審,切實把實施方案變成審計指南和行動手冊。
一是圍繞提升審計實施方案的科學性,變分管領導審定為局長辦公會集體研究審定。該局對即將實施的審計項目,均由審計組在充分調查了解的基礎上,起草審計實施方案初稿,上局長辦公會集體研究審定。局“一把手”、分管領導、科室負責人和審計組同志共同參與,對如何鎖定審計重點、確立哪些重點、哪些環(huán)節(jié)可能查出案件、哪些環(huán)節(jié)容易出研究成果、哪些問題可能引起黨委政府重視和社會普遍關注等,充分發(fā)表意見,切實做到集思廣益、碰撞思想、啟迪思路,力求方案科學可行。如,該局通過充分討論預算執(zhí)行審計實施方案,將其與中央新出臺的“八項規(guī)定”和市領導的要求相結合,將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重點放到人員、車輛、會議費用審查上,著力摸清人員結構、經費來源,車輛的油耗、修理、裝飾開支等,著重查處擠占專項經費、在下屬單位違規(guī)列支費用等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審計實施方案的科學性,而且產生了案例教學、培養(yǎng)干部的附加效應。
二是圍繞提升審計實施方案的操作性,變“格式化”實施方案為審計操作細則。該局一改以往審計實施方案的模式,按照實用、管用、好用的原則,堅決遏制生搬硬套以前年度方案、審計方案雷同、套話多、眉毛胡子一把抓、操作性不強、審計實施與方案要求兩張皮等現象。對審計力量如何配備、哪個時間段做什么、誰來做、如何做、要達到什么效果等,能夠明確的都予以明確,切實將審計方案變成審計實施的操作細則。比如,該局通過方案評審,首次實行“倒逼”機制,用“成果”倒推“過程”,將審計專報、信息、AO實例、計算機方法等,都硬化、量化到每個項目,明確人員、數量、時限等要素,切實督促審計人員圍繞既定目標,帶著課題、問題搞審計,同時也促進綜合性科室和業(yè)務性科室更加緊密配合,在推進計算機應用、加強審計分析研究、為審計揚聲造型等方面共同使力,促進成果轉化,放大審計價值效應。
三是圍繞提升審計項目實施的計劃性,變“突擊制訂方案”為“提前精心謀劃方案”。為打有準備、有把握之戰(zhàn),該局要求審計項目必須至少提前一個月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有充分的預案,不允許任何審計組突擊制訂方案、盲目進點。同時,在審計實施方案在制定前,必須經過充分調查了解,做到兩個精熟,即:精熟被審計單位情況,結合數據庫建設,掌握至少近三年的財務和業(yè)務數據,結合以往年度審計,掌握被審計單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整改落實情況;精熟法律法規(guī),審計組同志還必須廣泛收集、匯總相關行業(yè)的法律法規(guī),充分學習討論、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精心謀劃和制定審計實施方案。(陳曉東 付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