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先锋av丝袜天堂_sute欧美九色_亚洲激情一区_少妇被強暴到高潮_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H

簡體 | 繁體 | English | 網(wǎng)站地圖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頻道  >  審計要聞 > 正文
 
銘記•“審計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與精神”系列訪談:越簡單 越快樂——那些衣食住行的片斷
 
【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來源:審計署辦公廳】字號: 【大】 【中】 【小】

越簡單 越快樂——那些衣食住行的片斷

□ 魏小題 黃雯瑜

有人評價上世紀80年代,說那時物質(zhì)匱乏,但精神豐富。在這次訪談中,一些老同志和我們講起當時工作生活中一些與衣食住行相關的小故事,事情不大,但聽起來頗有趣味。

一噸汽油和一張自行車票

審計署成立前,只有兩輛車,一輛是紅旗老轎車,牌照號31-01161,沒有空調(diào),主要保證于明濤同志工作使用。還有一輛是班車。班車每天早上7點多從財政部開到裝甲兵招待所,住在財政部附近的同志免去了奔波之苦,但住其他地方的同志們就沒有這樣的福利了。

那時,汽油定量供應:轎車一個月70升,班車一個月100升。裝甲兵招待所離城遠,進城辦事耗油比較多,加油站憑油本加油。油最緊張的時候,只能優(yōu)先保證于明濤同志的汽車用油。但是班車如果跑不了,大伙兒上班怎么辦?

李欽是從北京市建設建材建筑安裝公司調(diào)到審計機關籌備組的,從事后勤保障工作。為了保證汽車用油,他去原單位求援,“這是我到審計署辦的第一件事,報到完沒幾天就回老單位。還真不錯,我在那兒就待了一年,但人家還是從生產(chǎn)用油里面給了咱們1噸,1400多升”,“當然咱們給錢了”,李欽強調(diào)。

審計署成立后,國管局正式分配指標。審計署購買了第一輛車,上海牌轎車,牌照號31-40269。車輛購置工作逐步步入正軌,用車條件也慢慢改善了。

裝甲兵招待所在北京市西郊,而同志們住在哪兒呢?李欽曾回憶說,“最遠的,東邊有住在管莊的,接近通縣;北邊有住在沙河的,西邊有住門頭溝的。”班車只能解決少部分同志的上下班問題,大部分同志仍然要自己想辦法。

上世紀80年代,交通遠不如現(xiàn)在發(fā)達,北京市當時只有幾十路公共汽車,有的同志早上五六點鐘出門,八點多鐘還趕不到裝甲兵招待所,非常辛苦。

原機關黨委副巡視員安鳳華還記得,當時機關黨委的陳德鑫住在沙河,每天要趕第一班的公共汽車上班,要不就遲到了。夏天的時候還好,冬天人多擠不上車,他就專門買一件羽絨服,短的,外面是滑的,為的是擠車好擠。

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想買個自行車也不容易。審計署成立以后,李欽跑到海淀區(qū)商業(yè)局,在那里登記,“我們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我們要求你供應自行車、縫紉機這些憑證供應的物品”,“憑著咱們帶國徽的大章給咱們立了戶,給了一張自行車票”。這第一張自行車票給了當時工交審計局的崔建民局長。

單身宿舍和一家12平方米的房子

當時的審計署沒有職工住宅。財政部招待所、沙窩旅館、國防科工委的干休所都曾作為單身青年的宿舍;到西南飯店辦公時,整個六樓就全是單身宿舍。

據(jù)一些老同志回憶,財政部招待所在三里河,一個大房間,六個床位。沙窩旅館的房間很小,一屋兩個床,吃飯要去單位,三站地。住在旅館,大家常常早出晚歸。

在西南飯店時,大家和服務員大姐處得非常好。那時候沒有手機、BB機,有電話就打到樓下的傳達室,大姐們就在樓下喊,幾層幾號誰誰誰電話,一嚷嚷大家就下去接。

那時宿舍的安全管理是讓李欽犯愁的一件事。沒有煤氣罐,大家做飯用的都是電爐子、煤爐子,西南飯店周邊當時還是農(nóng)村,荒涼,“在西南飯店辦公那三四年居然沒有發(fā)生火險,也沒有被盜被竊,這個確實是很不容易了。”隔著時光,李欽感慨萬分。

后來,一些年輕同志結婚了,沒有房子怎么辦呢?審計署在北蜂窩煤廠給大家租房子,一家12平方米。由于房子前面沒有走廊,一下雨,雨水就進去了,從前門流到后墻,于是家家都弄雨搭子。

在安鳳華的記憶中,當時共十幾戶人家住一個院。每家都搭一個一平方米多的廚房,能擱個鍋,洗個菜。一個院里一個水池子,兩個水龍頭,大家排著隊在那洗菜淘米。“可有意思了,我們也不覺得苦。”安鳳華挺高興。

那么多人住一起,熱鬧。安鳳華懷孕了,一天家里燉了雞,隔壁家的女兒跑過去說:“阿姨,我不想吃別的,就想吃一個雞腿。”安鳳華說,就雞腿讓阿姨吃完了,別的都有。

住宿條件不好,但大家特別團結。安鳳華小孩3個多月時,病了。她愛人出差,院里的同志晚上幫她抱著孩子去鐵路醫(yī)院,掛號的掛號,拿藥的拿藥。這件事讓她特別難忘。

可租借的棉服和一毛錢的燴菜

1983、1984年,大家收入都不多,每月工資基本不超過60元錢,家庭負擔也比較重。有同志要到東北出差,需要額外購置棉服、棉鞋。為減輕大家的負擔,審計署便專門買來軍大衣,還分男女款,有同志出差就會去借。

對于現(xiàn)在的人而言,租借服裝去出差的事已再難發(fā)生。但在當時,卻為大家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困難。

民以食為天,在單位咋吃飯?當時每個月要憑糧票和錢去換成代金券和飯票,再用這兩個票去買飯買菜。在裝甲兵招待所辦公期間,在招待所的食堂吃飯,人家賣什么就吃什么,沒有選擇余地。當時有一道菜叫燴菜,就是把頭一天晚上或者上一頓剩下的所有菜放在一個鍋里煮一下,再賣。一毛錢一份,很便宜,有人很喜歡。

為什么有人喜歡吃這個菜呢?李欽笑著說,“(因為)有的時候能從里邊吃出魷魚海參來。”后來人們質(zhì)疑這個菜到底是從哪兒剩下來的,因為平時窗口不可能賣魷魚海參。“有人猜測可能還有一個會議餐廳,是不是那邊剩的菜都給倒在里面了?大家質(zhì)疑這個事兒后,就沒人再吃了。”

在計劃供應年代,北京市除了菜,魚肉蛋糧皆為定量供應?,F(xiàn)在超市里常年供應各地的蔬菜瓜果,但對當年的許多中國人來說,諸如冬天吃西瓜這樣的事根本就是個笑話。

為了改善同志們的飲食,審計署在后勤保障工作上也頗費了一番心思。比如利用地區(qū)差價到產(chǎn)地直接拉運一些農(nóng)副產(chǎn)品,“到遼寧錦州去拉蘋果,到湖北宜昌去拉橘子,到山東海邊去拉魚和肉,最近的也是到河北趙縣去拉點鴨梨。”李欽說。逢年過節(jié)買肉很困難,署里也會想辦法分點東西,牛肉、羊肉、帶魚、雞蛋……肉是凍的,要用鋸鋸、斧子砍;沒有秤,雞蛋就你一個、我一個。

李欽那時正準備考電大,臨近考試時趕上要去外地進貨。他太太提醒他,“你應該解決學歷問題了,你這個學歷不行”。李欽說那時候人的思想簡單,他說總得有一頭做出犧牲,學習、考試跟工作有沖突,你服從哪一頭?“我和我太太說,相信審計署的領導和同志們眼睛是亮的,我做了大家會看到。”

盡管條件苦,大家卻很少抱怨?,F(xiàn)任經(jīng)濟執(zhí)法審計局副局級審計員的丁玎覺得最有意思的一次,是當時有同志弄過來一車皮哈密瓜,在西直門那兒,把好的裝車拉回署里給大家分,還有一些擠爛的,不舍得扔。于是丁玎他們就弄了輛車,把爛的削了再切成塊,到一個朋友工作的醫(yī)院去賣。那時候物質(zhì)匱乏,哈密瓜不多,價格又便宜,很快賣完了。有人說審計署第一檔買賣就是丁玎做的。

80年代單純,快樂也似乎來得容易。一些老同志還記得逢年過節(jié)時分東西的場面,采訪時他們會問,“有人說過分魚分肉的事嗎”,稱那是在裝甲兵招待所時很大的一項工作。“一到過年過節(jié),樓道里擺著肉,大家就開玩笑,‘誰的肉?’‘你別動,那是我的肉’”,老同志一邊說著,一邊又笑起來。

1984年兵器部671廠試審全體成員合影,段鐵智(后排左四)身穿從署里租借的大衣。(圖片由段鐵智提供)

【關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