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wǎng)評論員:國家審計署公布了一個驚人的數(shù)據(jù):在貴州貴陽市,3萬套保障房竟一直閑置!這些保障房項目共涉及投資85.43億元,但因為不完善配套設施,老百姓有房遲遲住不進。央視記者來到貴陽市住建局局長辦公室,一聽采訪,局長卻直呼自己不是局長!記者在住建局網(wǎng)站上發(fā)現(xiàn),這位自稱不是局長的人,正是局長劉朱。
這是互為因果的荒唐戲:“不是局長”的局長,與不能保障的“保障房”。
保障房,不過是“住有所居”上的雪中送炭。花公共財政的錢,暖弱勢群眾的心。最近,審計署發(fā)布了《2015年9月穩(wěn)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結果》的公告。公告顯示,有5個省已建成的5.75萬套保障性住房閑置,而僅貴州省貴陽市,就有30855套保障房未分配。數(shù)量之巨大,問題之嚴重,令人駭然。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問題倒也并不算最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相關部門的鴕鳥思維與消極作為:面對媒體監(jiān)督,睜眼說瞎話,拒絕承擔職能責任;面對住戶訴求,敷衍塞責,據(jù)稱“因為廉租房質量差等問題,住戶們每去一個部門投訴,都被搪塞去了另一部門,一共走了七八個部門也沒能解決”。地方權力部門心照不宣地織起一張不作為的“網(wǎng)”,皮球踢得比虐心的國足棒多了,各種花式推諉,各種不睬不理,只差把投訴對象拉入門衛(wèi)的黑名單。結果呢,數(shù)量上可能勝利完成任務,財政也勒緊褲帶出血埋單,但,該被保障的民眾絲毫也沒享受到好處。
有意思的是:2013年11月1日《經濟參考報》報道,貴州省貴陽市克服財力不足等困難,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保障房建設管理體系,有效封堵各種監(jiān)管“黑洞”,推動保障房建設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今年3月24日,《貴州日報》還刊發(fā)報道稱當?shù)?ldquo;謀定而后動”,多方發(fā)力推動保障房建設,全省擬從2014年到2020年用7年時間實施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房196.39萬套……可見,在“安得廣廈”層面,地方部門不是沒有作為,卻在配套建設與分配效率上,難以讓民眾“俱歡顏”了。追溯起來,道理無非一個:財政出錢了,數(shù)量達標了,保障房這一頁,似乎也就可以翻篇過去了。
3萬套保障房被閑置。漏洞如此之大,地方政府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財政既然出了錢,為什么不心疼?權力既然出了工,為什么不問責?說好的群眾路線和“反四風”建設呢?講好的規(guī)矩和紀律呢?在“七八個部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時候——該說是保障房體系出了“系統(tǒng)問題”、還是地方權力體系暴露出了“深層癥結”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批量沉睡的保障房責任,終非一個“隱身術”失敗的局長所能承擔。輿論監(jiān)督的分貝再高,審計監(jiān)管的技術再妙,“永遠也叫不醒裝睡的人”。除了近6萬套保障房被閑置,審計署的報告還提示:1個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推進緩慢;7個省的12個市縣及單位虛報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或完工量14450套……要解決這些問題,呼而不出的《住房保障法》的立法進程固然要提速,更重要的,是畸形政績觀要雷霆糾偏:一則,以法律剛性規(guī)范保障房建設與配置;二則,以政績機制倒逼保障房上的權力公平。
3萬套保障房閑置,身邊監(jiān)管部門那么多,卻不知不覺不問責;等到遙遠的國家審計署揭開蓋頭,依然閃躲無狀不害羞,最后的最后,莫非還要仰仗“他們”去自查自糾?好在中紀委等監(jiān)察部門,不只會查貪腐?!矩熑尉庉嫞宏惓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