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3萬套保障房被曝一直閑置,共涉及投資85.43億元。老百姓有房卻遲遲住不進,記者就此采訪貴陽市住建局。誰知到了局長辦公室內,在記者說明來由后,該男子突然表示:你們搞錯了,我不是局長,我就是過來看工作圖的。(11月21日央視新聞)
3萬套保障房,85.43億元的投資,可想而知,天文數(shù)據(jù)背后是多少雙老百姓期盼安居樂業(yè)的眼神。當記者試圖向當?shù)刈〗ň志珠L一問究竟時,如假包換的局長卻聲稱“我不是局長”,這樣的忽悠無疑是做賊心虛、欲蓋彌彰。在記者面前,連承認自己是局長的勇氣都沒有,這樣官員,又何談責任與擔當?
有政績盼記者,有閃失怕記者,這是如今一些官員外宣工作的“心得”,而貴陽市住建局的這位官員將此“心得”詮釋地淋漓盡致。為何這3萬套保障房會久久閑置?一些客觀原因肯定少不了,但光從這位官員的忽悠中我們就能看出,部分官員沒有足夠的責任意識、不作為,才是工作久推不前的根本原因。
其實,這位官員會以“我不是局長”這樣低級的理由來忽悠記者,實在是“太菜了”,你躲得過初一還能躲過十五?你的一句“我不是局長”難道就能一了百了?不過他倒也挺有“自知之明”,一個沒有擔當意識,并且所領導的部門曾經(jīng)還搪塞住戶“跑斷腿、磨破嘴”,這樣的官員豈能成為一心為民的局長?
如今,為何一些老百姓存在“仇官”心理,正是因為部分官員在公眾面前“雷言雷語”、毫無擔當,一次又一次的傷了群眾的心,也讓政府蒙羞。如此看來,干部的選任、教育、考核等等機制,還應該不斷完善與強化,不要等到上級倒查,才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不要等到媒體曝光,工作才能有所作為。(作者:趙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