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臨近,上班路過菜市場,看到有好多的粽葉在賣。瞬間,我回到兒時的記憶。端午節(jié)前一天晚上母親就把糯米用清水泡上。清早,父親到河邊里采回帶著露水的蘆葦葉和艾枝,一家人就開始忙活起來:艾枝扎好插在門楣,糯米瀝干水備用,粽葉剪根去雜洗凈,母親找來棉線,就開始包粽了。只一會的功夫,母親就包了好多,父親走進灶堂準備燒水煮。粽子一下鍋,滿屋飄灑著粽葉的清香,甚是誘人,嘴饞的我們姐弟仨早已迫不及待的等在一旁,準備開吃了。粽子剛出鍋,解線、剝皮,全然不知燙手的滋味。一邊是呼呼的熱氣往外噴,一邊又不住地往嘴里塞,早已顧不得細品粽子真正的味道了。但讓我難忘的是那個環(huán)境、那個過程,還有那滿滿的幸福。
兒時的端午節(jié)讓人記憶猶新:早上上學,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一個特別的賞賜——水煮蛋。在當時物資相對匱乏的八十年代初,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撿雞蛋是一件平?;?,吃雞蛋卻是大奢望。當時,雞蛋可是用來兌換家庭全部生活用品的“戰(zhàn)備物資”。到了學校,裝在口袋里的水煮蛋是不能馬上吃掉的,而是等到上午最后一節(jié)課上完,大家湊在一起,各自拿著雞蛋頑皮的相互在頭上一敲,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著吃掉,既痛快又過癮。在這之前,口袋里的雞蛋卻是一個牽掛。上課時,手一直在口袋里摸著,生怕雞蛋會跑了一樣。記得一個伙伴攥著雞蛋走神了,連老師提問也沒聽到。老師走到他的跟前用手中的教鞭一拍課桌,緊張的他把口袋里的雞蛋捏碎了,站起來,大叫一聲“蛋碎了”,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兒時美好的記憶,在現(xiàn)在想起,那是滿滿的幸福。
慢慢長大,開始知道一些端午的由來和習俗。端午也稱端五、端陽。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jié)是較為隆重的,自春秋戰(zhàn)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等。端午節(jié)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在當今社會物質文化日益豐富的時代,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傳統(tǒng)節(jié)日又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生活習慣上注重衛(wèi)生,追求健康。少了粗糙的艾葉,多了些祛風辟邪的現(xiàn)代藥物噴劑,沒有了簡單加工的雄黃酒,多了些益壽延年的健康補品?;顒臃绞缴?,龍舟競渡、戶外旅行,則是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和彰顯個性特色興趣愛好。加上紀念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各項活動,端午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節(jié)日。此外,短時間的親朋聚會,則具有增進親情友情、密切人際關系的功能。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內涵與現(xiàn)代的文化涵養(yǎng)有機結合,使端午節(jié)充滿著與時俱進的文化理念,這種理念一定會在我們的子孫后輩那里延續(xù)并傳承下去。(萬俊松)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