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小王,春節(jié)回老家,與家人聚在一起,扯起了近況。談起收入,家人都掙得不少,只有他去年工資去年只漲了區(qū)區(qū)百元,所以都不好意思開口。這也罷了,談到他個人問題,在回答“快30了,對象談得怎么樣???什么時候請我們喝喜酒???”等詢問時,他就有點不勝其煩了。
由于工作忙,小王這些年沒時間談對象,婚姻大事就此耽擱。每次過年,都覺得無顏面對家人的關心。他甚至想,不回去過年,一個人到外面旅游去,省得心煩。可敵不過親人團聚的吸引,還是乖乖踏上回家路。每次回來,他都祈禱,不要有人問這個敏感話題,讓他過個安生年。
他知道,家人也沒有什么惡意,只是關心他一下,或者滿足一下好奇心而已。但他卻有難以訴說的隱私和不如意,默不作聲又不好,只好以“呵呵”,來不尷不尬地付之一笑。
小王的遭遇,可以說是個普遍和典型現(xiàn)象。一些人與熟人、親友、同學、戰(zhàn)友見面,總喜歡扮演“探長”角色,打聽別人的隱私,什么大齡青年的婚期啊,公務人員的收入與升職啊,家住在哪個花園小區(qū)啊,上學考試成績啊,有沒有拿到三好生啊,在哪里發(fā)財高就啊,小孩有沒有考上公務員啊,開的什么車子啊,等等,不一而足。有的還刨根問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難纏得很。有時不得不叫人惱羞成怒。
如果情況好,說說、比比也無妨,說不定還博得幾句贊美,可是,不少人過得并不容易,有的還不如意。沒有人問,倒也心靜如水,相安無事,窮富都是一日三餐、睡一張床。問了。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把不好的情況全部抖出來,就可能挫傷自尊自信心。于是,很多人都感到糾結、為難甚至討厭。
有時,相談甚歡的交流,突然加入這一“插曲”,便會立即“拉閘熄燈”,不歡而散。難怪有人雖然回老家了,但為了清靜,出去找同學玩,也不愿待在家聽爸爸媽媽的關心、詢問和嘮叨。有的同學會,變成了炫富會,已失去了敘舊情、添溫暖、鼓干勁的本義,不少人都望而止步。
在這個問題上,古人和現(xiàn)代人都有同感。就連修養(yǎng)頗深的梁實秋,對愛打聽別人隱私的嗜好,也很是不感冒和厭倦。為了免遭社交不快,他在一篇文章中,事先就約定了話題禁區(qū):“我?;孟胫?lsquo;風雨故來人’的境界,在風颯颯雨霏霏的時候,心情枯寂百無聊賴,忽然有客款扉,把握言歡,莫逆于心,來客不必如何風雅,但第一不談物價升降,第二不談宦海沉浮,第三不勸我保險,乘興而來,盡興而返,這真是人生一樂。”
由此觀之,不好問的不問,不好談的不談,真的是一種文明素養(yǎng)、處世智慧和理解體貼,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重、愛護和善意。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該與別人保持適當?shù)木嚯x,尊重別人,呵護別人,多給別人帶來安寧和快樂。在別人“私人領地”和“靈魂禁區(qū)”的門口,要睜大眼睛,看清楚有沒有“非請勿入”的牌子。如有的話,就要及時剎住嘴上的“火車”,不要給別人“跑”來煩惱、難堪和尷尬。就是以關心別人的名義,也不要任性,我行我素,不知各位看官以為然否?(楊文忠)
【關閉】 【打印】 |